当前位置:相濡以沫>历史军事>晋血山河> 第20章 小气到家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 小气到家(1 / 2)

在古代,糖1直都是个很稀罕的东西,大多数平民可能1辈子都没吃过糖。

别说红糖、白糖了,在周朝1直到魏晋时期,用来制糖的甘蔗都是可以上贡给天子的贡品,比如说魏文帝曹丕,就很喜欢啃甘蔗,去到哪都要带着1根,边走边啃,心情好了还会赏赐1截给大臣……连天子都认为啃甘蔗是难得的享受,不难想象平民想吃口甜的有多难。事实上,1直到十9世纪初期,糖依旧是1种昂贵的商品,富有的欧洲人当然吃得起,但没那么富有的亚洲、非洲人可就想都不要想了。直到糖用甜菜培育成功并且在全世界大面积推广种植,以及以糖用甜菜作原料的现代制糖业兴起,糖的产量成倍增加,糖这1奢侈品才慢慢变成了普通老百姓也吃得起的调味品。

对了,那位被誉为最牛外交官的大唐使者王玄策,他出使印度的1个重要目的就是将印度先进的制糖技术引入大唐,说白了就是去向人家学习怎么制糖的。出动如此高规格的使团去学习制糖技术,可见大唐对糖也是非常重视的。可惜3哥不知道死字怎么写,袭击了使团,把他给惹毛了,跑到吐蕃和尼泊尔征召了近万番兵,转手就把人家给灭国了,不知道这算不算第1场由糖引发的灭国战争?

在皇帝想吃口甜的都只能啃甘蔗的年代,指望1支军队的伙房里有糖这种奢侈的东西,那也未免太不现实了。

李睿大为沮丧,放弃了寻找白糖的努力,只找了1点芝麻,准备作调料。

这时,面团已经发酵好了,他拿过来又搓了好1阵子,然后扯下1小块1小块,搓圆再摁扁,弄来个火盆夹了1些烧得正旺的木炭放进去,弄了个小架子架在上面,将面饼1张张的摊在上面,慢条斯理的烤了起来……

边烤边往上面刷点油……

哦,对了,古代的植物性食用油1般都是胡麻油,这种油自带诱人的芳香,刷到面团上被炭火这么1烤,那股香味顿时便弥漫开来,引得伙夫们狂咽口水!

烤得差不多了,李睿又往上面撒上1点芝麻,再烤1会儿,1张张都变得黄焦焦,体积也比之前大了许多。他将这些饼11拿到盘子上,不等放凉便狠狠1口咬了上去!

嗯,又酥又香,被麦饭折磨得够呛后能来这么1张烤饼,那简直是幸福不过了!可惜的是伙房里食材极度匮乏,做不出什么花样来,要是能弄点肉馅包进去,那肯定更加美味!

1阵猛塞将1张烤饼塞进肚子后,李睿看到那两名伙夫眼也不眨的看着自己,1个劲的狂咽口水,他迟疑了1下,拿起两个烤饼想递上去,但想了想,又放下了,只拿了1个,将它掰成两半,1脸不舍的递给那两名伙夫,说:“这些烤饼是我接下来几天的口粮,看在你们帮我磨面着实辛苦的份上,就大方的分你们1个了……你们可不要跟别人说啊!”

那两名伙夫连声道谢,接过饼就是1顿狼吞虎咽。

看他们吃得那么香,李睿大为满意,带着这些烤饼施施然的走出伙房,回自己的窝睡觉去了。

熊耳山大营中军帐中。

北宫静终于处理完了最后1份公文,有些疲惫的放下手中的笔。

身边的侍女马上奉上热了又热的餐食,他拿起碗筷,慢条斯理的吃着。

他这位打仗都有侍女伺候的少将军待遇自然比普通军士要好很多,普通军士吃的是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麦饭,而他吃的却是比较精细的胡饼。这是1种用小麦磨成面粉做的饼,里面有肉馅,外面还撒有芝麻,吃起来香喷喷的,再加1碗加了胡椒和茱萸的、颇为辛辣的汤,1顿饭吃到1半就额头见汗了。

但这顿饭他吃得并不踏实,跟在嚼蜡1样。

傍晚的时候,1个噩耗传来:宜阳被胡人攻陷了,全城军民惨遭屠杀,连只活鸡都没有留下来。

宜阳是洛阳的西大门,匈奴大军沿黄河两岸向洛阳进军的话,宜阳就是最后1道屏障,1旦有失,洛阳将门户洞开,直接暴露在匈奴人的兵锋之下了。自永嘉元年起,朝廷大军就在宜阳地区与匈奴大军反复拉锯,损失兵力多达数万,却始终不肯放弃,仍旧将有限的兵力1部接1部的投入这个填不满的无底坟墓,说白了,就是宜阳万万不能有失,丢了,洛阳就不保了。

现在,宜阳再1次丢了……

朝廷怕是没有多余的兵力反击了吧?最后1支有能力反击的大军被东海王死死攥在手里,而东海王又跟天子越闹越僵,怕是不大可能愿意将这支大军丢进宜阳这个绞肉机。

现在,凉州军已经成为孤军了,到底是该战还是该退?

他神情冷峻,仿佛泰山在面前倒塌也不会眨1下眼,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是何等的彷徨、焦虑。大军孤悬敌后,举目皆敌,军资不继,这可是绝境啊!宜阳已失,匈奴人通往洛阳的大门被撞开了,下1步,匈奴人的兵锋就该对准熊耳山大营了,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熊耳山大营继续存在,威胁他们后背的!

以凉州军这点兵力,能抵挡住匈奴人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