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相濡以沫>历史军事>晋血山河> 第324章 襄樊大战4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4章 襄樊大战4(1 / 2)

王璃再1次在晋军面前败退了,而且这1次败得比上次还惨。上次惨败归惨败,他好歹还带回了近千老兵,而这次他直接给打成了光杆司令,只带着数名心腹1路狂奔,窜进大洪山里躲了好几天才捡回1条命。至于他那1万4千部曲,有4千余人被杀,剩下1万出头的成了俘虏,他这支部队算是全军覆没了,好不容易修起来的连绵十几里的沿江栅栏也尽数落入晋军之手,部分过于碍眼的被摧毁,大部分则得以保留并且加固,以掩护晋军运粮过江。

对于叛军来说,这场惨败的后果无疑是非常严重的,它让王如两岸水6并进、压迫晋军的计划落空了,从两路并进变成了孤军和战,在宜城这个鬼地方跟强大的晋军对峙。更严重的是,扁山此时还在叛军手中,叛军也因此清清楚楚的看到王璃大军是怎样被晋军轻松击败,最终全军覆没的!

那场冲天而起的大火告诉他们1个可怕的事实:援兵没戏了!

现在他们唯1能够指望的就只有王如这1路大军了,但王如这路大军被司马范堵在宜城这边,根本就没法北上,原本封死晋军运粮通道让晋军后方因为缺粮而陷入混乱,自己再乘机寻找破敌良机的计划无疑也落空了,士气高昂的晋军攻势越来越猛,他们该如何是好?

司马范压根就不关心他们怎么想的,在歼灭王璃大军之后,他下令张宣所部立即向南推进,趁着王如大军被自己拖在宜城动弹不得之机尽快将战火烧到江汉平原腹地去。这道命令得到了贯彻执行,张宣率领步骑兵4千人沿着汉水快速向南推进,沿途的叛军莫不望风而降,9月2日他们便已经推进至洋梓,也就是说,他们已经钻到叛军后方来了。

王如如今已经进退两难。前进吧,有宜城在那挡着,大军受制于河流和湿地,根本就摆不开,想拿下宜城难之又难;撤退吧,谁也保不准宜城守军会不会杀出来对他们进行追击,不需要交战,在叛军人心惶惶之下只要紧黏着叛军,就能让叛军惊慌失措,最终不战自溃!

这种贴身紧逼、像狗皮膏药1样紧紧黏着对手,让对手惊慌失措最后犯下1堆错误,暴露出破绽来,然后1剑封喉,这可是司马家祖传的绝活,当年的司马狼顾靠着这招不知道击败了多少对手,唯11个在他贴身紧逼之下却依旧从容自容,丝毫机会都不给他的也就诸葛亮1个了。王如肯定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本事,但司马范却有几分老祖宗司马懿的能耐,真让他贴身紧逼,王如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进不得,退不得,这可如何是好?

王如只觉得脑壳都要炸开来了。

司马范见他这么为难,于心不忍,果断帮了他1把,下令大军搜集了数十艘小船,收割大量干燥的芦苇堆在船上,等待时机。

9月5日深夜,襄樊1带刮起了强劲的秋风。司马范1声令下,晋军往芦苇上淋了大量麻油,渗了不少硫磺、硝之类的引火物,然后点燃,将1艘艘火船推向下游。在强劲的北风驱动之下,这些火船如同离弦之箭,带着冲天烟火冲向下游。

下游是什么?

是停在汉水江面上的船队。王如这边有好几万人呢,每天光是消耗掉的粮食就是1个相当恐怖的数字,而他所在的那1片区域湿地众多,稻田稀少,无法为他们提供多少粮食,每日消耗的粮食大多要靠船队从江陵那1带运过来。由于刮大风,这些船只被系上绳索固定住,免得被吹走,结果……

风倒是没有把他们的宝贝船只吹走,但把几十艘火船从上游吹了下来。等到叛军发现不对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火船径直撞入了他们设在江面上的木栅,木栅转瞬间就被烧成了灰烬,更多的火船穿过浓烟大火,撞入被固定在1起的船队中,很快,这些船只便熊熊燃烧起来,船上的叛军士兵和船夫惊恐万分,争相跃入水中躲避大火,溺水身亡者不计其数。岸上的叛军见状大骇,船上有他们大部分的口粮,现在船被烧了,他们就要断粮了!

司马范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当叛军船队在烈焰中熊熊燃烧的时候,他立即倾巢出去,指挥6千大军向王如发动进攻,趁你病要你命!

然而这1仗却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他被1道长长的壕沟给挡住了去路,这条壕沟从鲤鱼湖1直延伸到汉水江边,全长达5里,宽两丈有余,深超过1丈。这原本是1条小河,由于他和李睿几次极其成功的偷袭把王如给搞怕了,他调动大量辅兵将这条小河加深加宽,硬生生给整成了这么1条大壕沟,将自己与晋军隔绝开来,防止晋军偷袭。司马范对这条壕沟也是有准备的,事先便让军士们准备了不少麻袋装上土,准备直接将这条讨厌的壕沟给填了。然而宜城周边湿地众多,取土不易,所以等到过攻时,也只做出了3百来个土袋。这点土袋显然无法填平这道壕沟,勉强只能在壕沟中填出1些通道。而在他们填壕的时候,反应过来的叛军依托栅栏拼命放箭,火力稠密,晋军不管是填壕还是越壕都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关键时刻,司马范将3十多辆弩车开了过来,装上寒鸦箭照着叛军阵地猛射,每部床弩1次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