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相濡以沫>历史军事>晋血山河> 第327章 心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7章 心机(1 / 2)

北宫静的担心很有道理,但贾攸————或者说司马范考虑的却是更深1层的东西。

南阳小朝廷地盘不大,但军队却不少,光是以禁军百战老兵为主体改编而成的部队就有3支,分别是司马范率领的天威军,北宫静指挥的神武军,李睿指挥的横野军,这3支大军每1支兵力都超过1万人,战斗力那是相当强大的。司马范想要调兵的话,把这3支大军中任何1支调过去都是可以的,锤死王如不在话下。但问题是司马范太渴望重新建立司马家在西晋遗民心中的威望了,他想要将平定荆、湘、江3州之乱的功劳尽数归于司马氏,这就意味着他要从这3支大军中调1支的话,必须得调自己的嫡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1战的荣耀和利益尽数归于司马氏,调神武军或者横野军的话都要跟人分享,还不1定能如臂使指。

但天威军肩负着保护天子的重任,把他们给调到前线去了,天子怎么办?宛城怎么办?李睿和北宫静对司马家的态度1直让他放心不下,尤其是李睿,不知道多少次表现出对司马家的不屑与厌恶了,把天威军调走,他真的不会搞事?就算他和北宫静不会搞事,他们的部下会不会推着老大往前走,背着老大搞事?1旦部下跳出来搞事,李睿和北宫静会持什么态度?

不是说他心理阴暗,实在是这年头手头稍稍有1点本钱就千方百计的往前挤要跳上赌桌搏1把的阴谋家太多了,经历了太多的阴谋与背叛,同时又肩负着司马氏复兴的希望,司马范真的很难再去完全相信两位手握重兵的将军,哪握这两位将军都曾经与自己并肩战斗过。

这也是政治家的悲哀。政治家从来都不吝啬自己的怀疑,却对付出1分1毫的信任都极其吝啬,对于他们来说,信任是奢侈品,还是中国出产的、用传统工艺制造的奢侈品,绝大多数人都买不起的那种。天威军不能动,调横野军或者神武军又不1定能够如指使臂,更可能会被分功,司马范看似有很多选择,其实根本就没得选,只能选择征调南阳、襄城2郡境内的良家子临时组成1军。反正现在王如叛军的主力已经给灭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无非就是秋风扫落叶式的扫荡而已,不用神武军、天威军那样的精锐也照样可以轻松拿下整个江汉平原。大量征发良家子去打仗还有1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在他们中间迅速建立司马家的威望,重建他们对司马氏的信任。

当然,这些是不能说出来的,贾攸只能反复强调现在胡人势大,这3支主力都不能轻易动用。

“如今石勒已经击灭了苟晞,正在攻击篷关的乞活军。乞活军势单力薄,肯定不是石勒的对手,1旦乞活军战败,石勒马上便会南下,将矛头指向襄城、南阳。胡虏拥兵十余万,我军仅3支精锐,全部压上尚且难以取胜,再调走1支就更吃力了。”他说。

北宫静觉得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沉吟片刻,作出了让步:“先调那训练了半年有余的关中兵,征发的良家子训练两个月,培养出1定的纪律性后再南下,如何?”

贾攸知道这是最大的让步了,再说那些良家子要是不先训练1段时间,养成1定的纪律性,估计司马范也不敢用,于是点头:“如此甚好。”

双方就此达成1致,秋收后立即调那8千关中兵南下加入作战序列,而冬小麦播种结束后便征发两郡境内的良家子进行训练,两个月后再让他们南下。

目的是达到了,但贾攸却开心不起来。他知道北宫静和李睿有多聪明,司马范那点小心思是绝对瞒不过这两位的,李睿和北宫静会作出这么大的让步,无非是因为司马范是大司马,下达的命令必须服从,同时也因为形势严峻,他们都希望大家能够携手并肩共抗外敌,不希望爆发冲突引起内耗而已。他和司马范算是利用了这两位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忠诚,这让他有1种负罪感。

但是不这样做又能如何?眼下南阳小朝廷仅有的两块地盘,南阳给了李睿,襄城给了北宫静,司马家连1块地盘都没有。司马范还兼着1个荆州刺史呢,眼看荆州就要被拿下来了,要是让北宫静或者李睿去插1手,还像什么话?罢了罢了,以后再想办法补偿他们吧,攻略荆州这件事上,只能对不起他们了。

司马诠看出宴会上的气氛的点微妙,赶紧换了话题:“少将军,大司农,朕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

北宫静微笑:“什么好消息?”

司马诠说:“刚刚接到临淮那边的消息,李烈将军率领3千人马千里转战,在半个月前抵达了临淮国,取得临淮王的信任后迅速稳定了临淮国的形势,随即率本部人马及临淮郡国兵共5千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徐州,1举将徐州拿下,斩杀王桑、司马奥,击退赵固,现在徐州大半土地已经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内了!”

李睿惊讶不已:“那小子这么能打?”

北宫静说:“主要还是叛军太弱了。石勒派去攻打徐州的将领就赵固1个,王桑不过是个无名之辈,司马奥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们的部曲也是个大杂烩,人数看起来挺多,战力却很差,李烈要击败他们并不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