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相濡以沫>历史军事>晋血山河> 第427章 一路向北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7章 一路向北2(1 / 2)

李烈的运气还算不错,徐州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民风剽悍,有大批自幼习武的良家子,这是最好的兵员。除此之外,徐州还有品位很不错的铁矿,从西汉时代便开始开采了,开采和冶炼技术都十分发达,虽说受战乱的影响,徐州地区的冶铁工业衰落了许多,但他拾掇拾掇之后,1个月依旧可以产近两万斤好铁,这为他提供了大量制造兵器、盔甲的优质材料。

剽悍的民风、优秀的兵员、发达的冶铁业,这些都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依靠这些资源再加上原版照抄李睿治理地方的制度,还有临淮王的支持,他在徐州站稳了脚跟,并且拉起了自己的班子。尽管这套班子现在还很粗糙,比起曹嶷、乞活军乃至石勒这些势力来,却还是好了不少。

李睿对这个族弟向来大方,有什么好东西都会想办法分他1份。占城稻试种成功后,他马上让人送了1千斛稻种过来,让李烈在临淮1带的水田试种,如果能够成功,就大面积种植。同时,李睿还告诫他1定要多种冬小麦,搞稻麦轮作或者麦粟轮作,以实现1年两熟或者两年3熟,毕竟,这种乱世,多1点粮食总就比别人多了几分活命的机会。李烈把这些话都听进去了,在6月份的时候就在临淮圈了1片水田试种占城稻,结果同样获得了不错的收成。他摩拳擦掌,挤出钱来购买了大量优良的麦种,准备在秋收之后大量种植冬小麦,以后就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搞稻麦轮作或者麦粟轮作,1年两熟不敢想了,但两年3熟还是可以争取1下的。

1路闲聊中,大军来到了彭城。

就是当年西楚定都于此的彭城。

彭城是山东有名的大城,原本有数十万人口,百业兴旺,商铺林立,商秀旅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可是历经战火摧残之后,这座明珠般璀璨的城市也已黯然失色,大片大片的房屋残破,空无1人,不少街道只剩下1些老人在有气无力的扫着地,要多萧条有多萧条。李烈解释说原本彭城还有3十万人,但现在是农忙季节,他把大多数市民都撵到乡下帮老乡们干农活了,城里没剩下多少人,所以才显得这么萧条。

萧育有点儿吃惊:“你让他们到乡下去干活,他们能答应?”

李烈耸耸肩膀:“他们可以不答应的,只要他们不怕饿肚子就啥都好说。”

萧育:“……”

绝了,这个世界上貌似还没有不怕饿肚子的人吧?

彭城现在的情况算不上很好,粮价依然相当高,有大量平民买不起粮食,必须要靠李烈开仓救济。好在现在新粮开始收获了,粮价也跌了下来,老百姓的压力没这么大了。不过治安方面的工作变得相当繁重,因为偷粮事件层出不穷,几乎每天都有人因为偷粮被逮住然后打死打伤的。这让李烈很头疼,他1方面必须要安抚那些因为劳动果实被人偷窃而愤怒不已的老百姓,1方面又要给这些偷粮的人留条活路,毕竟不是饿到受不了,没人会做这么丢人的事情……这事处理起来很麻烦,轻不得,也重不得,头大。

治理地方真的太难了,比打仗还要难得多!

好在现在他有了帮手:奉北宫静之命,萧育将要留在徐州协助他,有萧育帮忙,他将会轻松很多。

大军在彭城休整数日,然后继续北上。

出了彭城,往北走1百多里便到了沛县,对,就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家,当年汉高祖就是在这里砍了1条白蛇,带着1帮子沛县老乡起兵反秦,最终建立了国祚延绵4百年的炎汉。这是李睿与曹嶷争夺的前沿,双方拉锯得挺凶,沛县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人口逃散了很多,十分萧条。大军没有在这里逗留,拜过高祖庙后继续出发。

过了沛县,便进入了曹嶷的地盘。

曹嶷原本是王弥的小弟,不过在击败苟晞之后,这个小弟便开始与王弥平起平座,不是那么好指挥的了。匈奴汉国攻破洛阳,完成刘渊定下来的灭晋大业之后,刘聪拔剑4顾心茫然,没有更进1图进击中原,而是退回关中、汾北,而石勒、王弥等等这些大股东不想陪着匈奴人回平阳吃沙子,继续留在华北平原征战。当时王弥想干掉石勒,自己当华北的王,但担心自身实力不够,暗地里给曹嶷写信,让这个老部下带人过来,两个人联手把石勒给做了,瓜分他的部众和地盘。计划很完美,但第1步就失败了:密信被石勒截了,他的计划完全败露了。石勒不动声色,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最终找机会摆下鸿门宴,1刀干掉了王弥,然后上奏刘聪说曹嶷这小子也不老实,要求代朝廷征讨。好在这时刘聪还没有喝酒喝糊涂,知道石勒实力已经这么强大了,再让他吞掉曹嶷的地盘和部众,那还有谁控制得住?果断拒绝,让他消停点,别1天到晚净想着怎么抢自己人的地盘。

曹嶷因此逃过1劫,但跟石勒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虽说后来石勒主动与他结盟,试图冰释前嫌,但曹嶷并没有忘记这个羯胡奴隶干掉了自己的老上司,还想把自己也1并干掉。所以当晋廷提出要从他这里借道,北上河北去联合段部鲜卑削石勒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