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相濡以沫>游戏竞技>且悲且喜且从容> 第19章 出了人命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章 出了人命(1 / 2)

易满梁看着凌知星主动开了口,连忙回应道:“今天发生的事老兄你可是一清二楚!那周家一群人简直就是欺人太甚,竟然直接闹到我们易家门口来了!想当年,这群从外地过来的穷光蛋们要不是得了我们家的接济,怎么可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呢?”易满梁一脸愤怒不平之色,但他却没有意识到,其实凌知星同样并非本地人士。

听到易满梁这样说,凌知星当然不会因为自己也是外地人而感到生气。他只是微微一笑,然后问易满梁:“那么今天这场闹剧,你有没有动手呢?”

易满梁回答道:“周家那些人找上门来撒野,我总不能坐视不管吧?本来我还想着能劝劝他们就算了,大家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真要是打起架来可不好看。可谁知道那个王二牛最爱挑拨离间、惹是生非,而且还是他先动的手,我真是拦都拦不住啊!老兄你也是了解我的品性,这种情况下我又怎能无动于衷呢?”

凌知星沉声道:“此处观者众多,你未动手,衙门自会查清。你今日找我,只是为了此事?”

易满梁自知难以隐瞒,便道:“我见那周家人找周四,担心他们恶人先告状。实不相瞒,哥哥,周二牛冲到我家辱骂我的家人,我才踢了他一脚。你也看到了,周二牛好端端的,并无大碍。”

凌知星说道:“你应知晓,这两年天下太平,不可与前几年相较。去年南塘村的李大,只因放水之事与同村之人起了争执,便被衙门抓去打了四十大板。若不是他认错态度好,怕是要被丢进县衙大牢。你们聚众闹事,若传到县衙,必定要吃苦头。”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可能会心生疑惑,这一个当地富户仅仅是参与了一场聚众斗殴而已,而且也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人员伤亡,为何会如此惶恐不安呢?其实啊,这一切都与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可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信奉严刑峻法的皇帝之一。早在明朝建立之初,他就颁行了一部极为严苛的法典——《大明律》。

根据这部律法的规定,哪怕只是当街吵嘴拌架,被官府抓住后也要挨上十个嘴巴子;要是打架动手了,但没把人打伤,就要笞打二十大板;而如果致人受伤,或者用其他物品打人但未造成伤害,则要笞打三十大板。这里所说的“伤”,特指皮肤出现青紫色肿块。除了手脚之外,其他东西都算是“他物”,就算拿兵器没开刃伤人,也是一样论处。另外,如果拔掉别人头发超过一寸长,就要笞打五十大板。倘若打得对方血流不止,甚至从耳、鼻中流出,或者内脏受损导致吐血,那更是罪加一等,要处以杖责八十的刑罚。

除了明初法律严苛,这易满梁如此担心,自然有其他原因,各位看官且看下去便知。

且接上文,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律法往往只是一种规定而已。尤其像这类打架斗殴事件,多数情况下都是采取“民不告,官不管”的态度。然而,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双方都不得将此事闹到官府那里去。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如果真的进了衙门,恐怕就没有什么好下场了。正因为如此,在古代社会,普通民众最为惧怕的就是官府衙门。

因此,凌知星对待易满梁时,言语之间特意流露出一些威严压力。尽管他在言辞上给了易满梁一点脸色看,但同时他也清楚地知道,易家老爷与刘仁晋向来有着来往。所以处理这样的事情,最好还是让这两家人自行协商调解妥当,最多交点保金也就罢了。倘若两家无法达成共识,那么乡里的衙门才会出面干预。不过只要不出什么大乱子,乡里的衙门绝对不会上报到县衙。原因很简单,一旦报至县衙,除了县衙里的差役之外,其他人根本捞不到任何好处。

凌知星略加思索,心里暗自揣测难道是那场打斗导致伤者出现了意外状况,所以易满梁才匆忙赶来寻找自己帮忙。于是他开口询问:“是否是被殴打的人发生了什么变故?”

易满梁连忙回答说:“大哥,您当时在场也亲眼目睹了,我们顾念彼此都是同乡邻里,并未痛下狠手。谁知这周家人却像发了狂似的,尤其是王老汉的那两个儿子最为凶狠暴戾,手持木棍直接朝头部猛击。可怜我家小丁啊,被打得头破血流,没有数月时间恐怕难以康复下床。这里所说的小丁,便是易家中那位受伤之人。”

凌知星接着追问:“那么周家那边可有人员受伤严重吗?”易满梁回应道:“周家那些人大多只是一些轻微的皮外之伤,已经在顾大夫的医馆里接受过诊治,并无太大妨碍。”

“只要大家都平安无事那就再好不过了,你应该也清楚,在咱们齐民里,处理打架斗殴这类事情向来是由王富安负责管理。你还是先自行与周家协商解决吧,至于王福安那里,我自会出面帮你们通融一下。”凌知星如此说道。

原本事情说到这里,已经算是交代完了,但谁知那易满梁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凌知星只是看了一眼易满梁的神色,便立刻明白过来——肯定还有其他事情。

果然,只听易满梁接着说道:“二牛家的那个女儿至今仍然下落不明。也不知道她到底是不小心失足掉进了江里,还是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